我們有理由自信嗎? | “四個自信”論述的來龍去脈③
發(fā)表時間:2023-07-24   來源:學習出版社

  一. “四個自信”論述的來龍去脈③

  

  再次,我們來梳理一下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的演進脈絡。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自信”論述,對指導國家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不斷推進,對于具有悠久歷史傳統(tǒng)和豐厚文化底蘊的中國而言,文化建設的價值日益凸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庇绕涫请S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xiàn),網絡輿論亂象叢生,一些領導干部政治立場模糊、缺乏斗爭精神,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huán)境。這些錯誤認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道德規(guī)范等帶來了挑戰(zhàn)和消解。為了進一步堅持和發(fā)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在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之外,“文化自信”逐漸成為一個新的討論熱點。

  

  其實,在提出“三個自信”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從未忽視或漠視過“文化自信”的意義。2011年7月,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講話明確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作用和發(fā)展途徑,充分肯定了文化的價值。2011年11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為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前進,我們必須“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yǎng)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進一步說明了文化的作用。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盡管沒有將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列入同一話語之中,但中國共產黨對“文化自信”也已有了深刻認識。

  

  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精神文化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并對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關注。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敝v話指明了中華民族邁向未來的精神動力。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又指出:“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yè)難以持續(xù)長久?!痹俅螐娬{了精神文化對民族、對國家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在2013年8月舉行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他進一步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順利向前推進?!蔽幕ㄔO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從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文化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獨特價值,也可以理解亟須把“文化自信”融入“三個自信”的多重原因。第一,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發(fā)展繁榮。第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根的根基。”第三,中華文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xiàn)實基礎”。從本質來看,文化是人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的呈現(xiàn),是一定區(qū)域內人們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具有廣泛性;從特征來看,無處不在的文化又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夠以無形的意識和觀念,深深影響有形的存在和現(xiàn)實,作用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生產生活的一切活動。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文化不斷交流、交融乃至交鋒,以一種自信的心態(tài)看待本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說到底,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最后,我們來談一談“四個自信”的確立過程。出于對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實踐的全面考慮,從2014年開始,習近平總書記開始將“文化自信”和“三個自信”逐漸融為一體。2014年3月,他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體現(xiàn)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边@是“文化自信”和“三個自信”首次被放到一起論述,并將“文化自信”放到了根本位置上。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將“文化自信”內蘊于“三個自信”之中。在外交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更加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期間會見外方代表時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敝链?,“文化自信”和“三個自信”已經處于同一話語體系之中,“三個自信”實際上已經演化為“四個自信”。

  

  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提出:“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薄拔幕孕拧焙汀叭齻€自信”首次并列論述,作為一個整體的“四個自信”開始形成。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痹凇八膫€自信”逐漸成為全黨共識的基礎上,“文化自信”的地位得到了強化。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被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四個自信”重要論述由此被最終提出。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至24日在北京召開

  

  我們可以從“四個自信”被提出的過程中看到,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是我黨100年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奮斗的實踐歷程和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深化對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重大突破。無論從理論探索、實踐發(fā)展還是國際競爭角度來看,“四個自信”都有其積極意義。首先,“四個自信”的形成,發(fā)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有效鞏固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精神基礎。其次,作為一種理論,“四個自信”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在其影響下,中國人民確立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念,不斷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后,“四個自信”的形成,有助于我們抵御西方文化的滲透,尤其是在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只有堅定確立“四個自信”,才能以中華文化為驕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始終保持必勝信念,獨立自主地走中國道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