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歷史學習百問》(9)
發(fā)表時間:2022-07-07   來源:學習出版社

  9. 出席黨的一大的代表在大浪淘沙中有著怎樣的歷史命運?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召開。國內各地的黨組織和旅日的黨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會,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會議。陳獨秀、李大釗兩人均因事務繁忙未出席會議。

   

  這13名代表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陳獨秀派遣的包惠僧。

   

  在這些代表中,年齡最長的45歲,最小的19歲,平均28歲,毛澤東當時還沒有滿28歲。參加會議的這些代表都是社會上還不知名的“小人物”,但正是這些“小人物”卻有著沖天干云的大抱負——他們以改天換地的豪邁氣概,一心要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國土上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合理的社會。

   

△ 黨的一大會場(雕塑)

   

  這個隊伍在前進過程中,也經歷了分化和重新組合。有的始終堅持下來,成為黨的領導人,如毛澤東、董必武;有的英勇犧牲了,如李漢俊、何叔衡、陳潭秋、鄧恩銘;有的積勞成疾病逝了,如王盡美;有的中途離開黨組織,如李達、劉仁靜、包惠僧;有的成為黨的叛徒,如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

   

  從這些代表的不同歷史命運可以看出,殘酷的革命斗爭猶如大浪淘沙,黨正是在這個進程中,變得更加堅強有力。